-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正>背板内层的失效模式主要是不耐UV辐照;背板中间层的失效原因主要是不耐水解和UV辐照,导致背板开裂及分层;背板外层的失效模式主要是不耐UV辐照、湿热,导致背板粉化、开裂。背板开裂代表其绝缘性能失效,易引发漏电、电弧、火灾等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与财产损失;此外,背板开裂也会增大背板的水汽透过率,导致光伏组件内部电路被腐蚀,若长久使用此种背板,光伏组件将丧失发电性能,其内部电路也会因氧化严重而被破坏,光伏组件寿命就此终止。
2021年08期 No.32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王怀斌;胡芳;刘伊雯;
随着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与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已逐步逼近燃煤发电成本。针对不同太阳能资源状况、不同光伏电站投资成本水平下的光伏发电最低上网电价,以及我国不同地区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可能性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若不考虑"弃光"问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燃煤标杆上网电价高的地区可以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甚至可以实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低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太阳能资源丰富、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低的地区,或太阳能资源差、燃煤标杆上网电价高的地区,在控制好光伏电站投资成本的前提下,有希望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而太阳能资源差、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低的地区,要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则较为困难。期望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及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021年08期 No.32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 ] - 阿依加马力·艾尼;塔伊尔江·巴合依;
近几年来,在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和政策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已成为成熟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履行向清洁能源转型承诺的重要方式。在对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文简称"新疆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新疆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1年08期 No.328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 ] - 周子琼;张宇;刘杰;
综合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仿真技术等设计了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并对该实训平台进行搭建。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构建了知识资源池,实现了实训人员的在线教育、人才分析和素质评估;通过实训平台对实训人员进行智能设备、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等相关的实训,提高实训人员的经验知识、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智能制造车间真实案例的现场模拟实习,深化了解车间的真实运作模式,培养实训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的搭建可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的教学和培养提供应用基础。
2021年08期 No.32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闫会珍;王少丽;陈素素;许志卫;严金梅;
目前,在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多采用酸性混合溶液HF-HNO_3-H_2O对硅片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即进行制绒处理,以降低硅片表面的反射率,进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对基于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进行预处理,并研究预处理对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首先在硅片制绒前先对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即预处理),使其表面形貌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在制绒处理时得到更优的绒面结构,同时调节与太阳电池制备过程匹配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证实,在制绒前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进行预处理可以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一定提升。
2021年08期 No.32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周磊;张谦;霍红岩;齐军;
为使光伏电站高性能地参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针对建立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深度挖掘光伏电站一次调频能力的技术方案,并首次将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内蒙古电网某光伏电站。该技术方案通过综合考虑光伏电站一次调频能力实现的各个环节,在协调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的同时,可最大限度提升光伏电站一次调频性能的各项指标。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光伏电站的多项一次调频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首个接入220 kV电力系统的实现百毫秒(ms)级一次调频的大中型规模新能源电站,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1年08期 No.328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4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王琪;黄家兵;沈妍;彭程;朱超;
将光伏组件和平单轴跟踪光伏支架相结合,通过相应操作可实现光伏组件的追日跟踪。在利用GPS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天文算法和倾角传感器反馈相结合的光伏跟踪系统。该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在正跟踪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逆跟踪模式,还包括固定模式及手动模式,其会根据不同的状况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并能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日期、天气来调整平单轴跟踪光伏支架的工作状态;其在正跟踪阶段时的跟踪角度误差在±1°以内,在早晨、傍晚及极端天气时能够避免阴影遮挡光伏组件,有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整体经济效益。
2021年08期 No.328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杨志银;
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是通过在水面建设浮筒平台,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浮筒上进行发电,此类电站不占用土地,且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效应,可以抑制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上升,从而使光伏电站可以获得更高的发电量。但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的浮筒会随着水位、季风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位移,导致照射到光伏组件的太阳入射角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当浮筒发生位移时,锚固系统的钢缆所受到的牵引力也会发生变化,而长时间的位移变化将严重影响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详细阐述了通过双目视觉位移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浮筒的位移监测,当浮筒的位移超过警戒线时,报警信号会显示于人机界面,光伏电站运维人员可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2021年08期 No.328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牛亚兵;任亚军;陈磊;周治;彭怀午;张俊峰;段杨龙;
太阳能热发电站中汽轮机主蒸汽参数的选择对此类电站的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此类电站投资额及系统运行状况的关键参数。以国内某汽轮机主机厂提供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并结合国内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经验,对甘肃省某100 MW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汽轮机主蒸汽参数(主蒸汽压力和主蒸汽温度)的选择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针对主蒸汽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推荐,以期为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1年08期 No.328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