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正>7光伏组件技术的进展2019年的光伏组件技术承接前2年的发展,仍旧聚焦在以下技术的大规模量产方面:半片技术(Half cut)、叠瓦技术(Shingle)、双玻组件(Bifacial),以及封装材料的改进以降低封装损失(提高CTM)。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如拼片技术、大硅片光伏组件,以及MBB光伏组件技术,包括SWCT技术。
2021年06期 No.32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 ] - 王思琪;李铮伟;王海;陈嘉梁;李振海;
为了提高城市建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从不同的用户侧角度分析,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类型城市建筑的用电特征,并与软件模拟得到的典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特征结合进行了匹配分析,提出了"在居住建筑的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为周围办公建筑供电"的模式。以上海市10个区域为例,结合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得到经济效益最大、利用价值最高时,某特定区域城市建筑屋顶用于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理论最佳面积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021年06期 No.326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 张博静;滕晓峰;李健;叶冬挺;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推动下,光伏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在很多光伏电站中存在光伏用直流电缆选型未考虑安全裕量、敷设系数考虑不全面等问题,这给光伏电站的长期收益和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基于IEC相关标准的解读,综合考虑安全系数、双面增益因子、电缆载流量、线损和压降等方面的因素,重点介绍了光伏电站中直流电缆的选型依据,并以某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为例进行了直流电缆选型分析,以期为光伏电站中直流电缆的选型提供指引。
2021年06期 No.326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申慧渊;杜芳莉;罗晓杰;何文博;王巧宁;
建筑接收太阳辐射得热后会改变建筑屋顶近壁面的空气温度,而建筑屋顶近壁面的太阳辐射温差与建筑屋顶湍流产生的对流换热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从而影响搭建于建筑屋顶的光伏组件的性能。以夏季时西安市某未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为例,针对上述因素,利用CFD技术并基于ANSYS平台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建筑屋顶近壁面的湍流动能与太阳辐射温差之间呈正相关性,在该结论的基础可以通过重新组织屋顶气流来改变屋顶壁面温度及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021年06期 No.32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王春林;郭放;
以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蓄热水箱的容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面积的匹配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严寒C区的赤峰地区为例,参考赤峰地区的逐时气象数据,以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的集热效率、太阳能贡献率为优化目标,对蓄热水箱的容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面积的比值(RVA)、蓄热水箱保温层厚度等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RVA为50~150 L/m~2的条件下,赤峰地区的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集热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严寒C区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No.326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胡田飞;
针对路基的冻胀现象,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提出一种更具实时性和有效性的路基防冻胀方法,即路基主动供热方法。基于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性条件,设计了分别采用这2种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的路基专用供热系统,制作了样品并进行了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的路基供热方法可在冬季主动向路基输入热量来实时防控由气候引起的过冷状态;太阳能真空管集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具有小型化、高效化等有利于路基应用的优势,冻土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可以解决热源的分散供应问题。所设计的2种路基专用供热系统均为小型集成化系统,适合采用分布式"孤岛"运行方式,路基专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日均供热温度可达20~40℃,路基专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以自动化提供30℃、45℃、60℃等不同水平的日均供热温度,均可满足路基防冻胀要求。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可以为解决冻土区路基防冻胀问题提供一种新途径。
2021年06期 No.326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 ]
- 石涛;
水上光伏电站的站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有别于地面光伏电站。依托工程设计经验,对不同形式的水上光伏电站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水上光伏电站站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选址要点,并从设计资料、布置范围的确定、光伏组件的总平面布置、航道的布置、光伏子阵的划分、箱式变压器平台的布置、敷设系统的布置,以及其他要素的布置等方面,对水上光伏电站的总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2021年06期 No.326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6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 潘少峰;
可应用于水上加油船的光储柴一体化智能微电网是新能源在加油船舶上的一种特殊利用形式。通过实际项目案例,重点介绍了该光储柴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的构成,以及其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以期为同类型微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1年06期 No.326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吴莎;余官培;卢胜;朱一凡;汪健;万鹏飞;
针对风电工程中的负切变现象,分析了负切变现象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下垫面粗糙度产生突变的过渡段区域、有明显隆升地形的区域,以及大气热稳定性变化大的区域容易产生负切变现象;结合潮间带海上风电场、复杂地形的山地风电场及温度变化剧烈区域的平原风电场的实际测风数据,分别分析了粗糙度、复杂地形、大气热稳定性对风切变特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合理的风切变特性分析方法和产生负切变时合理的风电机组点位布置及其轮毂高度的选取方法;最后归纳了实际风电工程中常见的典型负切变现象,为今后的风电工程应用提供了典型范例。
2021年06期 No.326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王慧;赵春雨;李有亮;黄文杰;柳胜举;
以风电机组单叶片吊装过程中叶根螺栓的受力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中的BEAM188单元模拟叶根螺栓,利用有限元分析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叶根螺栓的受力分析,将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确保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分析了不同预紧力施加方式下,叶根螺栓的应力增量、安全系数,以及接触面接触状态与开口位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了对叶根螺栓施加预紧力时安全且合理的方案。结果表明:在风电机组的单叶片吊装过程中,随着叶根螺栓数目的增多,其应力增量逐渐减小、安全系数增加、开口位移降低;而在单叶片的实际吊装工况下,虽然无法实现向所有叶根螺栓施加目标预紧力,但仍需安装不能施加目标预紧力的叶根螺栓,并利用扭矩扳手进行校紧,以增加叶根螺栓的安全系数,减少开口位移,保证单叶片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实施性。
2021年06期 No.32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张文波;王亚同;尹春;潘卓卓;邸燕君;
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为其目前所服务的风电场及光伏电站制作了逐3 h未来3天的高影响天气预报;同时,提取了对甘肃省风电场及光伏电站发电作业及安全生产有高影响的天气(大风、强沙尘暴、高温、寒潮、冰冻、连阴雨及强对流天气),并制作了高影响天气专业服务材料,对风电场及光伏电站未来3天的安全生产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可以推广应用至甘肃省全省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
2021年06期 No.32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