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

solar energy

行业观察

  • 2020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4)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正>目前TOPCon电池的一大任务就是如何简化制备工艺,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图24给出了TOPCon电池的3种不同的工业化工艺流程,这3种工艺分别为LPCVD制备多晶硅膜结合传统的全扩散工艺、LPCVD制备多晶硅膜结合扩硼及离子注入磷工艺,以及PECVD制备多晶硅膜并原位掺杂工艺。

    2021年01期 No.321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下载次数:1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 约束条件下的光伏发电设备监理的研究与应用

    邹平国;张镇滔;李刚;陈亚彬;李强;

    从长远来看,平价上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长期稳定发展,可促进国家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从短期来看,平价上网必然会提升项目管理的约束水平,尤其是可以促使项目投资方寻求采购低成本设备,以满足项目内部收益率的要求。对于光伏电站建设来说,在投资总额和光伏电站并网进度节点的双重硬约束下,设备监理在促进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及安装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背景下,光伏发电设备监理的范围及监督方法需针对约束条件做出分析,并针对光伏发电设备批量生产的特点,在设备工程关键环节发挥设备监理应有的作用,从而避免"价低"带来的"质次"问题,促进光伏发电项目的按时投运,并保障项目的投资收益。

    2021年01期 No.32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光伏电站加权度电成本评价指标的分析及探讨

    李晟;朱军峰;

    介绍了国外某特大型光伏电站招标中提出的加权度电成本评价指标,该指标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除将工程建设成本、运维成本纳入评价体系外,还将电力能源的季节性、时间性,以及储能调峰等综合价值因素纳入了评价体系;同时,探讨了基于该评价标准进行光伏电站规划和设计时值得重视的技术性因素,以便为今后国内外类似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

    2021年01期 No.321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学术研究

  •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LIBSVM软件中SVR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预测方法

    吴诗芹;陆豪乾;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因此准确预测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对电网调度,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理论和LIBSVM软件中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预测方法。通过实例进行仿真验算,并与同样采用相似日理论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算法和Elman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此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2021年01期 No.32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 ]
  • 光伏组件测试的复现性详解

    杨晨昊;习羽;张展通;

    随着IEC 61215:2005标准的换版,依据此标准进行的光伏组件测试时的组件功率判定方法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一处的变化就是在最终功率判定(即Gate No.2判定)时引入了复现性的概念,针对复现性的定义、重要性及算法进行了推演和阐述。

    2021年01期 No.32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李平;梁倩倩;陆亚利;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能力、独特的材料结构,以及优异的光电和机械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中,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综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电极材料、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时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在未来的发展重点。

    2021年01期 No.321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的失效形式分析

    刘永超;郭德瑞;李帅;刘杨;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但近年来,风电机组倒塔事故频发,且该类事故是因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失效造成的。通过整理、总结风电机组不同部位高强度螺栓的受力情况,以及其常见失效形式的产生机理后发现,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疲劳断裂、脆性断裂、变形脱扣等;并从金属监督的角度提出了预防风电机组高强度螺栓失效的措施,以期丰富风电机组的金属监督经验。

    2021年01期 No.32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技术应用

  • 无人机在光伏组件巡视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王栓虎;温向炜;

    对无人机在光伏组件巡视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光伏组件巡视检查和采用无人机进行光伏组件巡视检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利用无人机这一方式的技术优势。在国家大力弘扬企业创新的背景下,无人机在光伏组件巡视检查中的成功应用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1年01期 No.32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 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无遮挡时的发电量研究

    陈桂佳;潘少峰;陆文俊;索博鹏;

    针对以常规方式安装双面光伏组件时组件背面存在一定遮挡会影响其发电量这一情况,通过对双面光伏组件分别安装于固定式光伏支架、平单轴跟踪光伏支架时组件背面有、无遮挡,以及背景反射率不同时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无遮挡的前提下,当采用平单轴跟踪光伏支架且地面背景为白色时,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明显。该研究可为地面光伏电站、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2021年01期 No.32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串联数的新设计思路

    王忆麟;

    在对光伏电站的光伏方阵进行设计时,行业内大部分设计人员在计算光伏组件串联数时往往会忽略"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温度"与"气象极限温度"二者的区别,习惯上采用气象极限温度来计算光伏组件串联数。通过分析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温度与气象极限温度的区别,指出了常规计算时采用气象极限温度取值存在的问题,拓宽了看待光伏组件工作温度这一问题的角度及对该问题的看法,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结合气象学采用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温度来计算光伏组件串联数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2021年01期 No.32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 多晶硅片单面制绒工艺的研究

    张建军;许志卫;张志敏;张永;孙晓凯;谢伟伟;徐苏凡;

    介绍了一种新的多晶硅片单面制绒工艺,通过对太阳能多晶硅链式制绒设备进行改造,使制绒槽内的硅片由浸没式腐蚀制绒改为漂浮式腐蚀制绒,同时利用喷淋方式去除硅片背面的损伤层,可有效避免硅片背面的过度腐蚀。通过选定相同条件下的多晶硅原料片,并进行严格均分,分别采用单面制绒工艺与产线常规双面制绒工艺进行制绒,其他工序采用相同设备及工艺配方,测试制绒后硅片的减重、反射率及SEM微观结构,对比分析不同制绒工艺对硅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晶硅片采用单面制绒工艺后硅片减薄、反射率降低,且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了0.03%。

    2021年01期 No.32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锚杆灌注桩基础在山地光伏电站光伏支架基础中的应用研究

    明小燕;奚泉;周毅;

    云南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很高的能源开发利用价值。然而,云南省地形条件复杂,平地资源有限,可进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地形多为复杂的山地地形。光伏支架基础是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如何选择安全、经济且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的光伏支架基础,已成为山地光伏电站土建设计的重点。结合某山地光伏电站的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大型钻孔设备无法到达的区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伏支架基础形式——锚杆灌注桩基础。拉拔试验结果显示,该基础可满足设计要求。

    2021年01期 No.32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禁止余电上网”模式下的防逆流安全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研究

    杨志银;

    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并网模式主要有"自发自用、禁止余电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以及"全额上网",其中,"自发自用、禁止余电上网"模式受技术条件、业主消纳水平及投资收益比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实际应用项目较少。基于逆功率保护原理,结合自动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逆流(防逆功率)安全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可用于10 kV、35 kV并网的单体装机容量为6~30 MW_p"自发自用、禁止余电上网"的新能源发电项目。

    2021年01期 No.321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期刊简介

    <正>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类专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产学研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

    2021年01期 No.32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