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

solar energy

行业观察

  • 2019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新型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4)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和苏州大学李耀文课题组采用无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的策略,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获得了宽带隙、低缺陷态的Cs Pb Br3无机钙钛矿薄膜,基于此薄膜制备的平面型钙钛矿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紫外光(图33a),获得了1.44 V的超高开路电压及

    2020年08期 No.31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5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一带一路”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袁全红;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也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光伏产业合作的现状,指出这些国家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合作开发的潜力巨大,且与中国光伏产业合作的态势良好;并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光伏产业合作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

    2020年08期 No.31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6 ]

学术研究

  • 晶体硅光伏组件用AR玻璃在典型气候环境下的透射比衰减机理实证分析

    李孟蕾;杨帆;胡晓阳;张可佳;

    选择海南省定安县、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3个地区作为中国光伏产品应用的典型气候环境——湿热环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及干热砂尘环境的实证晒场,分别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用AR玻璃进行了最长周期为12个月的户外老化试验,结合试验前、后样品的太阳光有效透射比衰减数据、样品表面积尘化学成分,以及样品膜层的亲、疏水性能等试验结果,对导致在上述3种典型气候环境中使用的晶体硅光伏组件用AR玻璃的太阳光有效透射比衰减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梳理,并确定了不同气候环境中AR玻璃透射比的衰减机理。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湿热环境、温和气候下城市环境及干热砂尘环境中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维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

    2020年08期 No.316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交联型POE胶膜的力学性能与交联度的对应关系研究

    刘长飞;秦楠;王文杰;赵阳;尹伟勇;李军迎;郑张安;

    以光伏组件封装用POE胶膜层压后的交联度为研究基础,通过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交联型POE胶膜,设计了不同的层压制样方案并分别进行制样,然后测试不同胶膜样品的交联度变化与胶膜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着重研究了剥离强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与交联度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厂家的交联型POE胶膜的力学性能均随交联度的变化呈相同的规律性变化。

    2020年08期 No.31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 光伏发电预测中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杨留锋;

    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光伏发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相较于传统能源,由于受到光照的影响,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这使得该类能源的供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就需要获取光伏电站的实时供需信息,并据此预测未来短期内的供需关系,从而达到更优的供电效果。人工智能算法具有高效处理复杂数据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光伏发电的各项预测中,包括用电负荷预测、影响光伏发电性能的太阳辐照度的预测等。对人工智能算法在光伏发电预测这一应用场景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人工智能算法和光伏发电预测的深度融合作出了展望。

    2020年08期 No.31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8 ]
  • 不同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翼型气动性能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

    吴友健;杨艺;

    为了比较不同湍流模型得到的风力机叶片翼型气动性能参数计算结果的区别,采用S-A、SST k-ω和RNG k-ω这3种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NACA0018翼型进行数值计算,然后将得到的结果和文献给出的风洞实验值进行比较,最后分别讨论了一阶迎风、二阶迎风和QUICK这3种离散格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翼型在未失速(攻角小于14°)状态时,RNG k-ω模型得到的升力系数值与实验值最为接近;当翼型处于失速状态(攻角大于等于14°)时,S-A模型得到的升力系数值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而SST k-ω模型得到的阻力系数值与实验值最为接近。

    2020年08期 No.31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1 ]

技术应用

  • 电注入退火对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和抗LID效应的影响

    王丽婷;黄国平;黄惜惜;贾佳;龚琴赟;李菁楠;

    以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注入退火在不同的电流、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电注入退火前、后太阳电池的各项电性能参数的变化,以及经过5 kWh光致衰减(LID)实验后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变化,实验均采用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电注入设备条件下,以6.0A的电流在180℃温度下处理35min,最有利于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由衰减态向再生态转变;电注入退火后,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了0.8%;在经过5 kWh LID后,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于初始值仅降低了0.71%,证明电注入退火可有效降低p型直拉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LID效应。

    2020年08期 No.31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PECVD工序对多晶硅光伏组件层压色差的影响

    王贵梅;刘苗;朱少杰;张福庆;张鹏程;

    以平板式PECVD设备的生产工序和多晶硅光伏组件层压色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和观测的方法,对PECVD底层氮化硅薄膜的硅氮比和反应仓密封性对光伏组件层压色差的影响进行了实验验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底层氮化硅薄膜的硅氮比高会导致光伏组件外观有发绿或发黑色差;仓体密封性差会漏气,导致组件外观有发红或发灰色差。因此,针对PECVD工序制定合理的底层氮化硅薄膜的硅氮比范围和仓体漏气报警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光伏组件层压色差外观不良现象的产生。

    2020年08期 No.31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SE+PERC太阳电池扩散工艺的研究

    张建军;张志敏;张进臣;靳迎松;刘苗;

    近年来晶体硅太阳电池PERC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在此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射极(selective emiter,SE)激光掺杂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已实现工业化量产,且以产线升级简单、兼容性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新一代主流产品。论述了一种匹配SE+PERC技术的新型太阳电池扩散工艺,即通过改善磷硅玻璃(PSG)层的厚度、表面掺杂浓度来降低激光掺杂过程对硅片绒面的损伤,从而减少开路电压的损失;同时重掺区得到更高的掺杂浓度,可以明显改善欧姆接触,使SE激光掺杂技术的优势体现得更明显。

    2020年08期 No.31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优化组件理论最佳安装倾角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

    马庆虎;白卫刚;王珣;张勃;李宪;

    针对某个采用固定支架运行方式的光伏电站,通过相关软件模拟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倾角时倾斜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得出理论最佳安装倾角;然后在支架行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组件安装倾角与发电量之间的关系,综合确定组件的实际最佳安装倾角,以期通过此方法指导光伏电站设计方案的优化,在不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电站的发电量。

    2020年08期 No.31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某光伏电站66 kV GIS设备的PT烧毁原因分析

    史稼轩;李壮东;田超;张少甫;刘细亮;

    对某光伏电站66 kV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的电压互感器(PT)烧毁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PT二次侧开口三角故障的隐蔽性和严重性,并针对这一烧毁故障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便在光伏电站建设时和后期维护中避免同样故障的发生,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

    2020年08期 No.31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立柱安装精度的研究

    黄鸣;张修田;刘海波;赵吉芳;

    结合实际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立柱安装工程,通过对工程中出现的安装误差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集热器立柱安装精度的控制要点,编制正确的安装工艺路线,实现立柱的高精度安装,从而保证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精度,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08期 No.316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鄢雨;沈国民;张豪;王飞飞;吴祖国;

    目前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存在占地面积大、集热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的推广及应用,而新型的曲面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有大幅提升。通过实验平台测试了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2种安装角度时的集热性能,并分析了这2种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安装角度时,曲面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高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

    2020年08期 No.316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应用于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采暖系统浅析

    翟华维;刘绍忠;

    分析山东省农村地区的采暖现状,以及该地区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资源优势,阐述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采暖系统的组成,提出农村房屋需先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才能采用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采暖系统,并以济南农村某典型单层建筑为例,对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采暖系统的应用进行经济性分析。

    2020年08期 No.31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期刊简介

    <正>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类专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产学研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期刊接收

    2020年08期 No.31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