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志勇;杨铭;刘敏;
基于光伏电站的实际调查,对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并网点电压控制措施,并结合光伏电站现场的实验进行验证,给出解决方案。
2016年12期 No.272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林原;唐小文;
主要从光电转换和光催化两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在光化学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对"十三五"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2016年12期 No.272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方建华;韩爱娟;
利用恒功率控制的电池直接驱动LED照明技术,导出了LED灯具系统动态模型,并设计了采用反馈型恒功率和调光控制的太阳能LED路灯系统。现场测试结果显示,18W LED灯具的功率可精确控制,误差为2%~5%;系统长期运行的表现稳定,可靠性高。由于在恒功率控制的电路未使用大功率电容器,预期寿命比传统驱动方式更长,对推广太阳能LED路灯的应用有现实和经济意义。
2016年12期 No.27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陈伟;徐军;陆元明;李庆乐;李晓瑞;董志超;
重点研究在光伏系统25年全生命周期中应在各个阶段对光伏组件进行的检测项目。光伏组件应通过检测手段从根源了解已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问题,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使其在全生命周期中高效运行,创造更高的价值和财富。
2016年12期 No.272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王仕鹏;胡金艳;黄纬;单伟;黄海燕;陆川;
对隐裂的太阳电池片进行反向加压测试,电压在7 V左右即可在电池片裂纹附近金属栅线上产生电弧,电弧持续时间从几秒至几十秒不等,起火后可观测到正面栅线被熔融的同时背场被击穿。测试成品起火花隐裂片组件小样,裂纹附近产生电弧,密封材料EVA分层,背板鼓包。本文主要研究隐裂电池片在电池端电弧起火现象及组件小样端的情况。
2016年12期 No.272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康忠平;江坚;张斌;张剑峰;卢玉荣;王仕鹏;黄海燕;陆川;
通过对现有单面扩散工艺的分析论证,提出了一种可在进出舟、氧化、预扩散、再分布、降温等步骤上缩短单面扩散工艺时间的方法,时间可缩短19 min,产能可提高21.8%。
2016年12期 No.272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马少华;吕欣;崇锋;孟庆平;侯少攀;
AlO_x/SiN_x叠层膜广泛应用于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局部接触)太阳电池中,以达到增强背反射和提高背表面钝化效果的作用。在先前的研究中,光学理论分析仅应用于正面单层Si Nx或Si Ox/Si Nx双层膜厚度优化分析,极少应用于背面AlO_x/SiN_x双层膜优化分析。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基于光学导纳矩阵理论,同时将AM 1.5G标准太阳光谱,Al Ox、Si Nx、Al在整个光谱范围内(280~1200 nm)的折射率系数n(λ)考虑在内,系统分析了AlO_x/SiN_x双层膜的背反射效果。另外,依据背面AlO_x/SiN_x不同膜厚组合下透射光反射回硅片本体的反射率曲线分布和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AlO_x/SiN_x优化后最佳膜厚组合为15 nm/80 nm,为PERC太阳电池背面膜厚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2016年12期 No.27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谢磊;邓伟;
提出了一种能量优化利用的光伏水泵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工具对日照强度及系统扬程对光伏水泵的系统效率及出水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了提高系统日出水量的日照能量优化利用原则。
2016年12期 No.27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马少华;吕欣;崇锋;孟庆平;侯少攀;
选取了单玻、双玻单面、双玻双面等不同类型组件共6块,安装在不同的地面环境,通过在户外对其发电效率进行长时间跟踪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件单位辐照、单瓦功率的发电效率,为电站投资建设方对双玻双面组件的选型提供理论支持。
2016年12期 No.272 67-6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3 ] - 蒋博文;蒋强;
提出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设计方法。首先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与其他类型结构进行对比,提出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结构及15个相关技术参数的说明及计算方法;其次,将两种设备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功率和热效率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最后,以新疆富蕴县冬季蔬菜大棚实验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6 m~2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技术参数。应用于富蕴县蔬菜大棚太阳能供暖项目的成功,充分验证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在高寒地区供暖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2016年12期 No.27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