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

solar energy

  • 太阳能利用与能源政策

    顾坚;

    <正> 自古以来,人类早就在利用着太阳能(如晒盐、晒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太阳能的利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把太阳能作为一种巨大的能源,供给人们热水,用于住宅的取暖、空调,用太阳灶来煮饭,供应工业、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能以及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等等,这些却是新鲜的事物,它们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现在讲太阳能利用,就是指把太阳能作为能源来利用,以代替煤、电、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意思。国家指导能源开发和利用必须制定能源政策,在能源政策中将要预测国家对能源的需求,

    1980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凹面玻璃太阳灶的设计与制作(上)

    徐绍谟;肖建球;

    <正> 解决缺煤少柴地区农民的炊用能源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这些地区的生产和植被保护,是应该认真重视的。太阳灶虽有必须在太阳下面使用和受天气局限这两个不可免除的缺陷,但在这类地区使用意义还是很大的。凹面玻璃太阳灶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可供推广的太阳灶型。它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有可能实行工业化生产。本文对这种太阳灶的设计及制造进行了介绍,供广大太阳能爱好者参考。一、设计原理适合目前我国农村推广使用的

    1980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玻璃”电池

    毕只初;

    <正>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必然会问,玻璃也能做电池吗?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是一种价格便宜的透明材料,它的用途十分广泛。此外,玻璃又是一种绝缘体,不导电。不过,若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氧化物薄膜,也可以使玻璃具有导电的本领,这种玻璃我们称它为导电玻璃,玻璃上的那层氧化物薄膜叫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一般是氧化锡或氧化铟锡薄膜,膜的厚度只有万分之几毫米,薄而透明,对玻璃的透明度影响不大。故导电玻璃仍可作窗玻璃使用。透明导电膜除了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外,它在空气中或溶液里都极为稳定,并且具有半导体的特性,电学测量表明,它们是一种n型半导体。我们知道,有些半导体具有光电转换的功能,可以用来制造光电池,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目前已

    1980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下)

    李申生;

    <正> 我们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一台新型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效果较好。已于1977年7月通过了鉴定,并于1979年9月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的展出。这台样机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多种能源,有多种用途,结构紧凑,移动和操作简便,制冰效果好,效率比较高。现将经过改进的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概要介绍如下(图3)。为了在白天发生阶段能够利用多种能源,例如利用锅炉余热、废气或地热等,以便保证发生的氨量,也就是保证制冰量的稳定性,在直径3.2厘米的集热管内套有直径1.0厘米的细管,而在直径15.9

    1980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太阳能利用史料

    葛新石;

    <正> △ 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太阳水泵。△ 1868年移居美国的著名工程师瑞典人约翰·埃里克森宣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发动机。实际上,法国人穆肖发明的太阳能发动机要比埃里克森的早几年,但利用空气循环的太阳能发动机,确实是埃里克

    1980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热水器和太阳房

    龚堡;

    <正>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中的两个主要岛国。这里,一年四季,春光如画。兰色的海湾,如注的温泉,葱绿的树木花草,使它们素辜“绿色花园”的美称。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利用考察组曾对这两个“花园之国”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考察。访问了数十个单位,其中有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工厂。所到之处,受到了主人们的热情接待。从考察中了解到这两个国家对太阳能利用工作都极为重视,给考察组的每位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个国家煤、天然气、水力等资源比较丰富,电力供应也相当充足,但他们着眼于未来,对本国的能源资源、生产和需要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明确了太阳能在整个国家能源构成中的地位,认真地制订了太阳能利

    1980年02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热管在太阳能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方铎荣;

    <正> 热管是一种新型的传热与温度控制元件,也是传热学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六十年代中期,从事宇宙飞船发电方面工作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首先研制成功,并命名为“热管”。图1为热管示意图。它是由管壁、管芯——多孔结构物以及能传递热能的液体工质组成的一个密闭系统。热管可分成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当热管蒸发段受到加热时,热量以传导方式传入管芯,其中的液体工质吸热蒸发,蒸气带走汽化潜热并沿着热管的中心通道流向冷凝段,蒸气冷凝变成液体进入

    1980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能源植物与人工叶绿体

    周立明;

    <正> 收集太阳能可以有两种途径:热能收集与量子收集。形形色色的太阳能热利用都属于热能收集;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光合作用属于量子收集。量子收集比热能收集更富有潜力,它是目前科学家们极为关注的太阳能利用新途径。什么是量子收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吧。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通过它们体内奇妙的叶绿体,可以“赤手空拳”地把二氧化碳与水化合成糖、淀粉、纤维素等各种物质,这就是由于它们“捕获”了太阳光量子,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以碳

    1980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太阳能——热能转换过程》简介

    张秀智;

    <正> 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太阳热利用过程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在工程实践中的主要应用。全书共分十五章:前三章叙述太阳辐射;第四到第六章阐明一些基本传热问题,第七、八章分析平板型和聚焦型两种集热器;第九、十章分别介绍贮能和热过程模型;第十一到第十四章说明太阳能热水、采暖和空调方面的应用;第十五章简单介绍其它太阳热利用。书中各章均列出了例题,书末还附有习题。本书作者是美国的J·A·达菲和W·A·贝克曼。由葛新石、龚堡、陆维德三同志翻译,科学出

    198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试验中的塔式太阳能发电站

    张启;

    <正> 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能科学研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比较快。太阳能发电可分为太阳光发电和太阳热发电两大类。太阳光发电主要利用太阳电池来实现。太阳热发电是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然后通过发电机来发电。太阳热发电以温度来分,又有低温、中温、高温发电三种。太阳能低温热发电,目前已有数十套装置在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运行。太阳能高温发电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塔式发电是其中的方案之一。塔式发电投资高、技术难度大,比较适用于大、中型太阳能电站。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均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各国已建成一批试验电站,目前大

    1980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轻薄如纸的太阳电池

    张瑞峰;

    <正> 干电池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化学电池,它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而太阳电池则是一种物理电池,它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薄的电池是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它仅有几十微米厚,比一张平纹的像片还要薄。把它贴在半导体收音机的外壳上,接上导线,受光照射时收音机就可以收听。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有面积大、重量轻、比功率高、可挠性好、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最近几年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学校和工厂,也相继对它的机理,工艺、稳定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金属或金属化的塑料基板、硫化镉层、硫化亚铜层、

    1980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太阳礼赞

    延滨;陈先义;

    <正>~~

    1980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日光城——拉萨

    景志礼;

    <正>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它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透明度好,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损失少,加之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方。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年平均日照为3005.7小时(1961年到1970年平均值)。太阳总辐射为195千卡/厘米~2·年,比全国其它省和同纬度地区都高。所以,人们称它为“日光城”。西藏高原气候条件独特,使许多太阳能利用设备和在内地的使用效果相比有很大区别。在我国北方,用三层玻璃制作的“热箱式太阳灶”,夏天灶内最高平衡温度约能达到150℃。而在拉萨的试验表明,夏天当气温20℃左右时,两层玻璃的“热

    1980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太阳能利用在大兴

    琢如;

    <正> 盛夏,驱车前往首都新兴的卫星城——大兴县。沿途,两旁的树木柳绿荫浓,田野里水稻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地毯铺向天边。鸟啾蝉鸣,片片瓜地、果林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简直目迷心醉。约半个小时,即到达县委所在地黄村。这里不但是未来的纺织城,也是我国示范性新能源村的所在地。我国第一个新能源村之所以建在大兴,绝非偶然。俗话说“看是寻常最奇崛,成似容易最艰辛”。解放后,大兴县40余万劳动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农业连年丰收,生活蒸蒸日上。彻底消除了旧社会“春熬硝,夏打草,秋天治鱼,冬天跑”的悲惨生活。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澡的人次猛增。大兴方圆百里,只县城一座容纳不足百人的小浴池,远远无法满足群众的需要。社员要想洗一次澡,得自己带上干粮,往返乘车数十余里,车费比浴费还贵,而且还要搭上一

    1980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田心棣教授应邀来我国讲学

    程德书;

    <正> 为了进一步开展太阳能利用的研究,今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邀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田心棣教授第三次来所讲学和进行实验工作(前两次分别在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田心棣教授多年从事化学和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以创始和发展厚度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双分子类脂膜,而在国际生物物理学和胶体化学界享有声誉,田教授创始和发展的这种双分子类脂膜可以用于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模拟的研究。近年

    1980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聚焦脉冲光照射装置

    晓峰;

    <正> 利用会聚光进行太阳能育种试验,必须要有一套聚焦脉冲光照射装置,这些照射装置有的以增产为目的,有的希望使作物产生变异;有的照射种子,有的既可照射种子也可照射幼苗、花粉或水中的生物体。由于种子体小,易受刺激,因而对种子进行照射处理似乎更受研究人员的注意。根据使用目的和照射对象的不同,照射装置的聚光倍数也不同,小的只有十几倍,大的可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聚焦脉冲光照射装置。

    1980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被动式太阳房

    王荣光;

    <正> 第一讲一、被动式太阳房的原理和分类所谓太阳房是指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使建筑物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一种建筑。太阳房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式太阳房不需要任何主动式太阳房所必须的部件(太阳集热器,热交换设备、管道、水泵、风机等),仅仅依靠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和通过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以自然热交换方式(辐射、对流、传导)来获得太阳能。如果获得的太阳能达到建筑采暖、空调所需能

    1980年0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神奇的树

    陈建元;

    <正> 巴西有一种树,树高30余米,直径约1米。树干内长满直径0.2毫米的毛细管,直通树顶。多年来人们用它制作香料和药材。这种树有一种奇特的本领——能生产柴油。柴油贮存在树干的毛细管内。若在树干上凿一流液孔,二小时内就能流出10—20升柴油,可直接注入发动机开动汽车。这种树巴西已在种植园

    1980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