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忆麟;
采用双面光伏组件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手段。基于双面光伏组件的特点,通过列举行业内常用的双面光伏组件辐照度数学模型,对影响双面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地面反射率、前后排光伏阵列间距、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和光伏组件离地高度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PVsyst软件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逐一仿真验证,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了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电站在系统集成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双面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比单面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大,根据地区、地面反射率的不同,二者的差值大致在2°~10°之间;2)提高光伏组件离地高度可以增加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而发电量增益大小会因光伏组件所在地纬度的不同有所不同,实际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设计中,可选择最具经济性的光伏组件离地高度;3)在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过低的地区,光伏组件的自遮挡效应严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用双面光伏组件。
2023年08期 No.352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必强;刘军建;牟令;杜军;陈正洪;许沛华;
在“两个细则”要求下,功率预测系统作为新能源电站必须配备的系统,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能源电力市场的需求也快速增长。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系统较为复杂,涉及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防火墙等多个模块,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但目前针对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系统运维的研究较少,且“两个细则”考核分及罚款中约有20%是由功率预测系统的运维导致。在介绍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基础上,从数据获取和上报的软件实现、网络参数获取及故障排除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该功率预测系统的安装和运维要点,详细介绍了102、104、Modbus协议的接入原理,并提出了该功率预测系统的运维方案要点。
2023年08期 No.35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纳新;刘震;陈一锋;李俊;
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除了与太阳辐照度及组件自身特性有关,还会受环境(比如,灰尘、雨雪等)、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定期清洗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运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光伏组件清洗技术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较大。对现有的光伏组件表面清洁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究了光伏组件表面清洁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传统的人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局限性较大,清洗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在自清洁涂料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疏水性涂料和亲水性涂料耐久性和寿命还有待提高。光催化超亲水涂料作为新兴的表面自清洁涂料,其高性能和长寿命逐渐受到更广泛的认可。
2023年08期 No.352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杜喜霞;王琪;李翔虹;郑璐;雷鸣宇;
分别对扁平焊带、圆形焊带及三角形焊带的特点及性能进行分析,并对采用“三角形+扁平”焊带的异形焊带结构(即太阳电池正面采用三角形焊带,背面采用扁平焊带)的光伏组件进行设计开发、可靠性测试等方面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异形焊带的光伏组件可满足电势诱导衰减测试、热斑耐久试验、热循环测试及湿冻测试等严苛测试;采用异形焊带的光伏组件比采用圆形焊带或扁平焊带的光伏组件具有更低的封装损失。
2023年08期 No.352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徐亮;
为研究以柔索承载的梁,拟减小柔索位移大的劣势,继承柔性光伏支架跨度大的优势,以柔索承载的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及ABAQUS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比理想简支梁和作为次梁时的简支梁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并对3种状态下简支梁的内力大小和变形模态进行分析,相互论证;然后用相同方法对连续梁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索承载的简支梁其受力形式、内力大小及变形情况均接近理想简支梁,连续梁同此结论。研究结论为光伏柔性支架中以柔索承载的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计算依据。
2023年08期 No.352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春喜;
针对普通的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外置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板存在增大风阻且易在下雪时积雪的情况,研制了一种在外管内壁镀制反射镜面的新型高效聚光集热管,对该集热管的技术创新性进行了介绍,对其能效指标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集热管采用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太阳吸收比大于等于0.96(AM1.5)、半球发射比小于等于0.05(测试温度为80±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比普通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和新型高效聚光集热管的应用效果发现:新型高效聚光集热管的热损仅为普通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50%;在同等条件下,新型高效聚光集热管的集热效率比普通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约高0.02,能够获得更高的热水温度,实现了中温段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应用。
2023年08期 No.35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