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裘;熊伟铭;陈文皓;
在光伏电站中,光伏支路受到遮挡将导致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下降,快速精准地识别光伏支路是否被遮挡对于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湖州市某装机容量为66.5094 MW的光伏电站,以光伏支路输出功率偏离度、光伏支路输出功率偏离度变化率和超限频次等为核心参数,搭建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气象数据和光伏支路输出功率进行长时域分析,实现对光伏支路遮挡的精准识别,进而得出光伏支路受遮挡的具体时段,并用替代法计算得到遮挡损失电量。通过光伏电站实例验证表明:基于输出功率分析的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对光伏支路遮挡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5%。
2022年11期 No.343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苗;王松;何灿;陈素素;武晓燕;
在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与钝化发射极背接触(PERC)技术相结合(即“SE+PERC”)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路线中,通常采用激光技术进行局部重掺杂,即利用激光的高温特性将硅片表面磷硅玻璃(PSG)层内的磷原子推入硅片内部,形成高低结,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经过激光扫描后的掺杂区域表面的PSG层会被激光损伤,损伤区域在进行碱抛光时常因掩膜的保护性差而被碱溶液腐蚀,导致p-n结被破坏,造成局部严重漏电,从而影响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激光掺杂区域出现的漏电现象,分析了漏电原因,并给出了采用SE激光掺杂工艺及碱抛光工艺时的优化建议。
2022年11期 No.34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常建国;付梦菲;
以郑州市某农村房屋的屋顶为基础,建立小型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模型,通过对光伏组件安装倾角和光伏阵列间距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PVsyst软件模拟中国5个地区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单位屋顶面积的年光伏发电量。模拟结果显示:在光伏组件采用最佳安装倾角的前提下,与杭州、广州、昆明这3个城市不同的是,沈阳市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采用3.3 m光伏阵列间距时的单位屋顶面积年光伏发电量高于其采用最佳光伏阵列间距时的发电量。由此可知,小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最大时的设计并非是在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和最佳光伏阵列间距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因此,在进行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最大化设计时,还应根据屋顶面积进行光伏组件安装倾角和光伏阵列间距的综合考虑。
2022年11期 No.343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张曦;郑林达;吴佳铭;林俊光;马聪;蒋玲波;
介绍了国内外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BIPV)的应用现状,以浙江省杭州市某综合能源大厦项目为案例,分析了采用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的BIPV项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布局与设计、建设施工与调试等要点,并进行了节能减排分析。研究发现,该项目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2022年11期 No.343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王明军;钟朝飞;
某风电场的1.5 MW双馈风电机组运行10年后,发电机定子导电轨接线箱的L3相接线铜排出现了疲劳断裂,导致定子电缆电流严重过载,使电缆绝缘胶皮熔化,定子电缆对地短路引发变频器报故障,箱变低压侧断路器保护性跳闸,变频器定子接触器的L3相出现粘连,风电机组停机。首先对风电机组的运行及保护停机状况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上述故障案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预防措施。通过分析可知:现场运维人员判断风电机组故障和排除潜在故障的能力,直接关系到风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其利用率的提高,还涉及到风电机组的安全隐患能否顺利消除。因此,提出需要加强风电场的现场管理,提高现场运维人员的技术与运维水平等具体措施。
2022年11期 No.34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