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骞;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的提出,以光伏发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将在"十四五"期间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储能是有效降低新能源发电对电网冲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应用与大规模并网的必要条件,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对新能源电站中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储能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预测。
2021年12期 No.332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崔永琴;孙家欢;肖建华;
由于我国干旱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土地使用成本较低,因此其已成为我国大型光伏电站分布的主要区域,但该区域也是我国降尘最严重的区域。积尘会减少光伏组件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大幅降低大型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尤其是在积尘严重的干旱地区,光伏组件积尘成为在此类地区建设的光伏电站运维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需定期对在干旱地区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中的光伏组件进行清洗,以减弱积尘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积尘对干旱地区大型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机理,着重分析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光伏组件除尘技术及各种除尘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现阶段干旱地区大型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除尘技术研发的基本原则,以及未来干旱地区大型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除尘设备的研发方向,以期为光伏组件除尘设备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12期 No.332 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傅家勤;
基于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光伏产品的生产设备到光伏产品的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作为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光伏组件层压机的加热方式是影响光伏组件质量的核心因素。本文对光伏组件层压机的2种常规加热方式(油加热方式和电加热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优、劣势,并对改进得到的2种新型加热方式(点阵式电加热方式和双面电加热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未来光伏组件层压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1年12期 No.33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吴慕丹;袁万;
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方式,目前已建设在我国许多湖泊和水库(下文简称为"湖库")上。由于湖库的风生流会显著影响其垂直方向和表面的水流分布规律,而关于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湖库风生流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某中型水库为例,通过建立考虑了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不同布置方案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研究了在该水库上建设的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水库水流运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时,由于风场作用,整个水库在垂向剖面上呈现一个顺时针环流,其表层水流方向为上风区(即水库的南侧)向下风区(即水库的北侧)流动,底层水流方向为下风区向上风区流动;当在水库的上风区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后,整个水库从垂向剖面来看,上风区的水流流速较小,顺时针环流主要存在于下风区;当在水库中间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后,从平面上来看,在水库的东西侧均出现了顺时针环流,从垂向剖面来看,上风区和下风区均存在较弱的顺时针环流,而光伏电站下方的下层水流流向上风区方向。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湖库风生流的作用机理,为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项目的设计和湖库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1年12期 No.332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欧佳顺;
针对光伏组件采用固定倾角安装方式时其光电转换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的情况,光伏电站多采用加装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的方式进行光伏组件倾角的调节,但目前这类自动跟踪装置多由单轴或双轴电机驱动,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且存在安装和调节不方便、成本较高、推广性差等缺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热力学混合驱动的光伏组件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热力学原理,以光、气、热作为混合动力源,可实现太阳辐射强度高时的驱动零电能消耗。该装置采用双光感传感器模块设计,以适应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自动跟踪,且具有抵抗侧面光线干扰的功能。
2021年12期 No.332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张永伟;
自然条件下,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会造成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显著降低,而采用含有纳米级TiO_2光催化的自清洁薄膜(下文简称为"纳米自清洁薄膜")后,光伏组件具有可验证测量的自清洁效果及良好的耐候性,并且可增加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本文通过实验验证分析,选取我国典型的灰尘污染严重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川井镇作为实验基地,对光伏组件玻璃表面采用纳米自清洁薄膜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对选定的逆变器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发电量进行持续跟踪后发现:该纳米自清洁薄膜可有效减少灰尘在光伏组件表面的累积,相比于未采用纳米自清洁薄膜的光伏方阵,采用了纳米自清洁薄膜后光伏方阵的发电量增幅达3%以上。
2021年12期 No.332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陈思铭;孙韵琳;王小杨;马武兴;
本文以一座建设于沿海地区并遭受了台风灾害的地面光伏电站为例,利用电致发光(EL)检测和Ⅰ-Ⅴ特性测量等方式,考察了在遭受台风灾害后该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并且为了满足灾后定损评估的需求,本文采用t检验方法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了更深入地统计和分析,以评价不同受灾程度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衰减程度。结果表明:因台风造成的光伏组件隐裂可能不会立即导致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衰减,而海水浸泡则会在短时间内加速光伏组件的老化。由此可知,对遭受类似灾害侵袭的光伏电站进行灾后定损评估时,应更加关注光伏组件的浸水问题,尤其是由成分复杂的洪水浸泡导致的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衰减问题。
2021年12期 No.332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陆炜;田介花;
以某个实际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电站(下文简称为"双面组件光伏电站")为例,本文对比了不同容配比下双面组件光伏电站中逆变器的实际过载损失和模拟过载损失,结果发现:逆变器的模拟过载损失比其实际过载损失小,这会导致通过模拟光伏电站发电量得到的光伏电站最优容配比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和数据映射法,利用不同容配比下双面组件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损失数据校正模拟得到的发电量损失数据,并由此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双面组件光伏电站发电量推算值,最终通过校正后的发电量推算值获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双面组件光伏电站的最优容配比。
2021年12期 No.332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雷鸣宇;郑璐;马昀锋;马晓龙;
焊带作为光伏组件中太阳电池电气连接的重要部件,其表面的尺寸及结构不仅会影响光伏组件的串联电阻和有效受光面积,而且还会影响太阳电池的吸光率,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本文将分别采用2种表面尺寸的三角焊带和扁焊带制备成4种小型光伏组件,通过分析这4种小型光伏组件的电性能,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表面尺寸的焊带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三角焊带的表面尺寸,可以增强其对太阳光线的反射率,从而减小焊带的内阻,增大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2021年12期 No.33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杰;徐天乐;
为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本文探讨了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在三电平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为五电平的实现方法,即五电平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基于五电平控制的中点箝位单相逆变器进行了深入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021年12期 No.33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志浩;
本文利用PVsyst软件并结合Meteonorm 7.1气象数据库提供的气象数据对位于长治地区的某5 kW_p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2019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9月,PVsyst软件模拟得到的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与实际发电量的差别较大,模拟得到的月均发电量平均值比实际的月均发电量平均值高43.0%;而利用当地每日实测的太阳辐射数据,经过换算后再输入PVsyst软件进行模拟,得到的月均发电量和能效比(PR)值(67.1%)均与实际的月均发电量和PR值(56.5%)较为接近,因此,利用PVsyst软件进行光伏发电系统性能模拟时,根据逆变器工作时段动态调整太阳辐射量的计算,并将换算后的太阳辐射量输入软件能实现更精确的模拟。针对估算得到的该光伏发电系统归一化日发电量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数值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通过分析后发现是光伏发电系统故障导致了其发电量偏低。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投入运行前,应成立专业化的第三方工程验收团队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2021年12期 No.332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莹;陆浩;冯永刚;白雪松;
根据接地形式的不同,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可以分为TN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其中包括TN-S低压供电接地系统)、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和I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与发电项目的安全性直接相关,在实际发电项目中,不同的场合选用的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各不相同。本文从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和TN-S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在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定日镜场低压供电接地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后发现:由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定日镜场的供电距离较长,这种场合下TT低压供电接地系统具有更大的应用优势。
2021年12期 No.33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