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

solar energy

行业观察

  • 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江华;金艳梅;叶幸;强彦政;李嘉彤;张丹;

    面对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及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光伏企业凭借自身坚强的韧性,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2020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保持增长,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的产量分别同比上升了32.3%、19.0%、15.7%、13.4%;海外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低于预期,1~5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达27.7 GW,与去年(28.2 GW)同期基本持平;受疫情影响,2~3月国内应用市场基本停滞,但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仍达到11.5 GW,与去年(11.4 GW)相比基本持平。

    2020年09期 No.317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1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江华;金艳梅;叶幸;强彦政;李嘉彤;张丹;

    面对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及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光伏企业凭借自身坚强的韧性,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2020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保持增长,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的产量分别同比上升了32.3%、19.0%、15.7%、13.4%;海外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低于预期,1~5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达27.7 GW,与去年(28.2 GW)同期基本持平;受疫情影响,2~3月国内应用市场基本停滞,但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仍达到11.5 GW,与去年(11.4 GW)相比基本持平。

    2020年09期 No.317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1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学术研究

  •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李海玲;吕芳;王一波;胡润青;张昕宇;石文辉;张占奎;

    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与多能互补相关的政策与商业模式,并针对我国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类和终端集成一体化类(产业园区、城镇/农村、大型公共建筑)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类型的适用范围和推广障碍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源、网、荷、储的角度研究了每类应用类型的配置原则,最后从政策环境、价格机制、商业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2020年09期 No.317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李海玲;吕芳;王一波;胡润青;张昕宇;石文辉;张占奎;

    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与多能互补相关的政策与商业模式,并针对我国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类和终端集成一体化类(产业园区、城镇/农村、大型公共建筑)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类型的适用范围和推广障碍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源、网、荷、储的角度研究了每类应用类型的配置原则,最后从政策环境、价格机制、商业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2020年09期 No.317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风电机组性能模型的超参数选择

    吴莎;汪健;谢新;蒋紫虓;邓少平;卢胜;

    风电行业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来构建风电机组性能模型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深度神经网络自身超参数选取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仍缺少系统性分析。以深度神经网络隐含层层数、深度神经网络形状及隐含层神经元数量为研究基础,研究了超参数取值对风电机组性能模型构建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参考风电机组的最优配置及其推广性。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隐含层层数、深度神经网络形状及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这3个超参数的不同配置对最终构建的风电机组性能模型存在一定影响,但从工业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同时,基于参考风电机组得到的最优超参数配置能够直接推广到同一风电场相同型号的所有风电机组上应用。

    2020年09期 No.317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风电机组性能模型的超参数选择

    吴莎;汪健;谢新;蒋紫虓;邓少平;卢胜;

    风电行业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来构建风电机组性能模型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深度神经网络自身超参数选取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仍缺少系统性分析。以深度神经网络隐含层层数、深度神经网络形状及隐含层神经元数量为研究基础,研究了超参数取值对风电机组性能模型构建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参考风电机组的最优配置及其推广性。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隐含层层数、深度神经网络形状及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这3个超参数的不同配置对最终构建的风电机组性能模型存在一定影响,但从工业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同时,基于参考风电机组得到的最优超参数配置能够直接推广到同一风电场相同型号的所有风电机组上应用。

    2020年09期 No.317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技术应用

  • 基于激光掺杂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研究

    黄国平;王丽婷;邱家梁;黄惜惜;周肃;贾佳;李菁楠;

    在现阶段主流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激光频率、初始方块电阻和烧结峰值温度对基于激光掺杂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分析了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硅片表面形成的光斑形貌,以及不同实验条件时电池的电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激光频率为220 kHz时有利于在硅片表面形成连续性且不重叠的光斑,形成最佳重掺杂区,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基于现有的常压扩散设备的掺杂水平,在确保硅片表面方块电阻均匀性的情况下,初始方块电阻选择120Ω/□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烧结峰值温度为790℃时,更有利于在电池电极位置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池转换效率。

    2020年09期 No.31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激光掺杂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研究

    黄国平;王丽婷;邱家梁;黄惜惜;周肃;贾佳;李菁楠;

    在现阶段主流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激光频率、初始方块电阻和烧结峰值温度对基于激光掺杂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分析了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硅片表面形成的光斑形貌,以及不同实验条件时电池的电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激光频率为220 kHz时有利于在硅片表面形成连续性且不重叠的光斑,形成最佳重掺杂区,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基于现有的常压扩散设备的掺杂水平,在确保硅片表面方块电阻均匀性的情况下,初始方块电阻选择120Ω/□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烧结峰值温度为790℃时,更有利于在电池电极位置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池转换效率。

    2020年09期 No.31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激光开槽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彭若莹;席曦;邵剑波;李少敏;刘桂林;路忠林;徐建华;黄智;张向阳;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中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激光功率的大小来改变开槽宽度与开槽线间距的大小,从而探究不同开槽图形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在3D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硅片表面的激光光斑质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这类电池烧结后局部接触区域的形貌。结果表明,开槽宽度在33~35μm、开槽线间距为0.90±0.05 mm时,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及开槽形貌质量最佳。

    2020年09期 No.31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激光开槽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彭若莹;席曦;邵剑波;李少敏;刘桂林;路忠林;徐建华;黄智;张向阳;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中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激光功率的大小来改变开槽宽度与开槽线间距的大小,从而探究不同开槽图形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在3D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硅片表面的激光光斑质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这类电池烧结后局部接触区域的形貌。结果表明,开槽宽度在33~35μm、开槽线间距为0.90±0.05 mm时,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及开槽形貌质量最佳。

    2020年09期 No.31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主研制的标准太阳电池的验收测试

    王顺权;朱冰洁;王亿;宋昊;

    针对自主研制的标准太阳电池进行了验收测试,包括外观测试、反射率测试、RTD温度性能测试、STC条件下的Ⅰ-Ⅴ特性测试、暗态下的性能测试、光老化测试、光稳定性测试,以及光老化后标准太阳电池的相关性能测试。上述验收测试通过后,才能认定标准太阳电池的材料透过率、电性能、温度性能及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2020年09期 No.31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主研制的标准太阳电池的验收测试

    王顺权;朱冰洁;王亿;宋昊;

    针对自主研制的标准太阳电池进行了验收测试,包括外观测试、反射率测试、RTD温度性能测试、STC条件下的Ⅰ-Ⅴ特性测试、暗态下的性能测试、光老化测试、光稳定性测试,以及光老化后标准太阳电池的相关性能测试。上述验收测试通过后,才能认定标准太阳电池的材料透过率、电性能、温度性能及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2020年09期 No.31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于南极中山站的光伏支架的研究

    王兵振;张原飞;

    针对南极中山站的极端环境条件,研究了低温环境和光伏方阵间距对光伏方阵受风荷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的布局方案;然后结合光伏阵列的布局设计和风荷载分析结果,建立了光伏支架的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多种光伏支架钢结构和底座的技术方案,优化了钢结构和底座的关键技术参数。

    2020年09期 No.31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于南极中山站的光伏支架的研究

    王兵振;张原飞;

    针对南极中山站的极端环境条件,研究了低温环境和光伏方阵间距对光伏方阵受风荷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的布局方案;然后结合光伏阵列的布局设计和风荷载分析结果,建立了光伏支架的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多种光伏支架钢结构和底座的技术方案,优化了钢结构和底座的关键技术参数。

    2020年09期 No.31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海拔冻土区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研究

    白雪源;何晓宁;

    在海拔超过5000 m的超高海拔冻土区建设光伏电站时,电站易受冻融、缺氧、气候恶劣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不能完全照搬低海拔地区的施工方法,而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双湖县的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光伏电站为例,对超高海拔冻土区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施工方法,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海拔冻土区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研究

    白雪源;何晓宁;

    在海拔超过5000 m的超高海拔冻土区建设光伏电站时,电站易受冻融、缺氧、气候恶劣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不能完全照搬低海拔地区的施工方法,而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双湖县的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光伏电站为例,对超高海拔冻土区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施工方法,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传统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孤岛效应检测方法正确率的研究

    马圆圆;

    近年来,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孤岛效应的检测方法在不断优化。在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传统防孤岛保护技术中,基于光伏逆变器本身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主要有被动孤岛检测方法和主动孤岛检测方法,对二者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判断依据及影响因素进行设置,然后采用仿真算例得到不同判断依据时孤岛效应检测方法的相对动作正确率,以期通过此方法为分布式光伏并网防孤岛保护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传统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孤岛效应检测方法正确率的研究

    马圆圆;

    近年来,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孤岛效应的检测方法在不断优化。在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传统防孤岛保护技术中,基于光伏逆变器本身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主要有被动孤岛检测方法和主动孤岛检测方法,对二者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判断依据及影响因素进行设置,然后采用仿真算例得到不同判断依据时孤岛效应检测方法的相对动作正确率,以期通过此方法为分布式光伏并网防孤岛保护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空冷凝汽器运行特性的研究

    徐玫;肖斌;周治;彭怀午;段杨龙;张俊峰;

    研究人员对用于火电机组的空冷凝汽器的特性已经开展过广泛的研究,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站的选址及其发电过程的特殊性可以看出,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空冷凝汽器与应用于火电机组的空冷凝汽器有所区别。以某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空冷凝汽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典型天发电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太阳辐照度会对空冷凝汽器产生附加热负荷,影响的大小主要与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DNI)、太阳散射辐照度(DHI)和太阳位置有关;在轴流风机出力达到最大之前,轴流风机耗功会随环境温度上升呈指数增长,之后,空冷凝汽器的压力会随着环境温度直线上升;对于需要每天启动的热发电机组来说,太阳辐照度较高的日落时刻的太阳辐照附加热负荷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轴流风机耗功大幅度增加;环境温度较高时可能会引起空冷凝汽器压力的急剧升高,这在运行中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2020年09期 No.31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空冷凝汽器运行特性的研究

    徐玫;肖斌;周治;彭怀午;段杨龙;张俊峰;

    研究人员对用于火电机组的空冷凝汽器的特性已经开展过广泛的研究,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站的选址及其发电过程的特殊性可以看出,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空冷凝汽器与应用于火电机组的空冷凝汽器有所区别。以某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空冷凝汽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典型天发电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太阳辐照度会对空冷凝汽器产生附加热负荷,影响的大小主要与太阳法向直射辐照度(DNI)、太阳散射辐照度(DHI)和太阳位置有关;在轴流风机出力达到最大之前,轴流风机耗功会随环境温度上升呈指数增长,之后,空冷凝汽器的压力会随着环境温度直线上升;对于需要每天启动的热发电机组来说,太阳辐照度较高的日落时刻的太阳辐照附加热负荷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轴流风机耗功大幅度增加;环境温度较高时可能会引起空冷凝汽器压力的急剧升高,这在运行中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2020年09期 No.31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设备配备方案研究

    凌佳楠;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时的施工设备配备是海上风电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风电机组基础的形式、尺寸、重量等多方面因素,配置合理的施工设备,以保证风电机组基础的顺利施工。以广东省某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例,分析了该项目中单桩基础施工及导管架基础施工所需配置的施工设备,可为后续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设备配备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某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设备配备方案研究

    凌佳楠;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时的施工设备配备是海上风电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风电机组基础的形式、尺寸、重量等多方面因素,配置合理的施工设备,以保证风电机组基础的顺利施工。以广东省某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例,分析了该项目中单桩基础施工及导管架基础施工所需配置的施工设备,可为后续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设备配备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No.317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期刊简介

    <正>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类专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产学研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期刊接收可再生能源方面综述类、产经类、研究类、应用与工程技术类且未正式发表过的原创论文。写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合理,格式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创新性,有一定应用或参考价值。

    2020年09期 No.31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期刊简介

    <正>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类专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产学研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期刊接收可再生能源方面综述类、产经类、研究类、应用与工程技术类且未正式发表过的原创论文。写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合理,格式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创新性,有一定应用或参考价值。

    2020年09期 No.31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