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

solar energy

行业观察

  • 2019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新型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2)

    <正>2.4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的改进北京大学的朱瑞课题组与英国牛津大学的SNAITH H J、英国萨里大学的ZHANG W等合作,首次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的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电池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提升电池开路电压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在反式结构电

    2020年06期 No.314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9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光伏组件耐极端气候环境性能的研究综述

    黄慧;冯相赛;钱峰伟;杨瑰婷;韩婷婷;

    综述了极低温、高辐射及强风力等气候环境因素对光伏组件不同构成部分的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改善光伏组件结构、材料等方法,降低因复杂气候环境因素造成的光伏组件失效概率,提升了光伏组件适应极端气候环境的能力,可为后续光伏组件在极端气候环境的应用及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2020年06期 No.31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1 ]
  • 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与并网模式分析

    宋昕;何治新;韩春白雪;郭凯永;戴朝华;

    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不仅可以节能降耗,推动能源供应结构的转型,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先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对光伏发电系统几种并网模式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供该领域相关人员参考。

    2020年06期 No.314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8 ]

学术研究

  • 非正常功率衰减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分析与研究

    杨留锋;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的关键部件,其功率衰减将造成光伏电站的整体发电量下降,影响电站的效益。通过对连接有正常功率衰减光伏组件和非正常功率衰减光伏组件的2台逆变器的发电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非正常功率衰减光伏组件的衰减规律及衰减程度,可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6期 No.31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基于优化HAC算法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

    孙启硕;刘三明;王致杰;

    采用合适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风电场的相关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优化HAC算法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该方法兼顾建模简易与等值精度高2个方面,通过选取一般性指标与决定性指标这2种聚类指标,并采用优化的凝聚层次聚类(HAC)算法改进现有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及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风电场等值建模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0年06期 No.31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在风电测试中的性能研究

    李晓懂;金华斌;钱赫;潘特;叶积炜;王潇;

    作为新式遥感测风设备,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正在风电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的测风原理和传统测风塔的测风原理之间存在本质差别,因此对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测量结果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从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在风电领域的实际应用出发,阐述了其在测风方面的优越性,根据IEC 61400-12-1:2017标准,分析了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的实际测量数据,并与传统测风塔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差异性,研究并验证了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在测量水平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风切变等气象参数方面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在水平风速、风向、风切变方面的测量精度良好,其测量数据与传统测风塔的测量数据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湍流强度测量方面,地基式测风激光雷达与传统测风塔的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2020年06期 No.31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技术应用

  • 不同太阳能资源区不同容配比对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的研究

    马庆虎;刘玉宏;李永泉;贾俊杰;孙晓坤;逯克辉;曹立柱;

    在太阳辐照度低于标准测试条件(1000 W/m~2)的时间段,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达不到额定的输出功率,导致逆变器不能按照额定功率运行,造成光伏发电系统交流侧设备的利用率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光伏电站在系统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容配比,在不增加交流设备成本的情况下,可提高电站的整体发电量,并提高交流设备的利用率。

    2020年06期 No.31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并网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待机运行状态下的降损优化策略

    胡华友;朱高麟;吴云来;

    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存在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其不参与电力平衡调节,只提供电量价值,不提供容量价值。因此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系统发电量和发电效率等方面,而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夜间不发电的待机运行状态,即处于并网状态但无发电功率输出情况下的电站模型未形成完整的分析论证。选取典型的已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对其待机运行状态下各类负荷进行分类,通过理论建模计算,并结合电站实际运行数据做对比性验证,分析其理论损耗电量与实际损耗电量的偏差及损耗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构成比例,据此推导出降低损耗的路径。经实测,在满足分布式光伏电站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原有系统运行方式、降低设备空载运行时间等策略,可达到降低待机损耗电量的效果,电站整体发电量提升约1%,获得了更好的财务收益率。

    2020年06期 No.31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 低频PECVD设备沉积的AlO_x/SiN_x钝化膜的性能研究

    赵增超;李明;周小荣;郭艳;黄嘉斌;

    对低频PECVD设备沉积的应用于PERC太阳电池上的AlO_x/SiN_x钝化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少子寿命测试发现,低频PECVD设备直接沉积的AlO_x/SiN_x钝化膜的钝化性能较弱,载流子复合严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是因为Si-AlO_x界面无足够的氧化层,二是因为AlO_x膜层内的Al-O四面体结构占比偏小。通过在低频PECVD设备沉积AlO_x膜后通入N_2O/NH_3气体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工艺,抑制了表面的载流子复合,显著改善了AlO_x/SiN_x钝化膜的钝化性能,使小批量生产的PERC太阳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了22.48%。

    2020年06期 No.31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一种光伏用POE胶膜交联度的测试方法

    吴恒艳;顾承越;李涛;王浩;姚应妮;

    提出了一种光伏用POE胶膜交联度的测试方法,即低温溶剂萃取法,萃取时间为7~10 h,萃取温度为40~80℃,烘干温度设置为140℃,真空度≥0.08 MPa,烘干时间为2~5 h。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快速且准确的测量出POE胶膜共聚物的含量,可为光伏行业中光伏组件封装用POE胶膜的交联度或交联水平的测试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测试方法。

    2020年06期 No.31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户外休闲桌的设计

    陈文仪;孙震堃;林浩正;林栩蕾;孙扬;黄非凡;杜仕豪;陈雨桐;

    设计了一种智能型多功能户外休闲桌,其安装有双轴太阳跟踪器,能够实现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跟踪;太阳能遮阳伞采用柔性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在提供遮阳、挡雨的同时,可通过控制器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作为整个独立系统的电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节能减排;可通过触碰控制面板的按钮,实现光照强度显示、温湿度显示、LED灯照明、太阳能遮阳伞角度调节等多项功能,从而实现休闲桌的多功能及个性化需求。

    2020年06期 No.31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可视化技术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张文忠;卢军;张瑞君;张亮;李宗政;辛理夫;

    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风电场不断增多,风电机组的数量也日益增加,运维后市场呈爆炸式发展,但这造成了运维后市场中有效资源的稀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2D和3D可视化技术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案例,涉及到风电运维体系中的各个方面。以期通过分析,助力可视化技术在风电运维工作中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2020年06期 No.31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集热管摆动支撑的结构分析

    赵吉芳;刘海波;张修田;黄鸣;

    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集热管作为镜场的核心部件,其热性能及其支撑装置的结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热效率和经济成本。通过对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集热管支撑装置中几种摆动支撑结构的优劣进行对比,选出了最优结构形式,并计算分析了集热管运行过程中摆动支撑的受力情况,以期为集热管摆动支撑的进一步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2020年06期 No.31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期刊简介

    <正>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类专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办刊宗旨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太阳能科技创新,促进实现太阳能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内容定位于"广义太阳能",服务于可再生能源产学研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期刊接收

    2020年06期 No.31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