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与中深层地岩热多能互补供热技术的探索和研究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HEATING TECHNOLOGY OF SOLAR ENERGY AND MEDIUM-DEPTH STRATA GEOTHERMAL
田斌守,邵继新,杨海鸿,司双龙,蔺瑞山,夏斌
摘要(Abstract):
太阳能和地热能储量巨大,是具有极大开发应用潜力的低碳、清洁能源;中深层地岩热供热技术取热不取水,属于可开采应用的低品位地热能资源。将太阳能集热系统与中深层地岩热供热系统相结合,利用兰州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设计建设了1套太阳能集热面积为202 m~2,单口中深层地岩热换热井直径为200mm、深度为2500 m的太阳能与中深层地岩热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在连续取热、地温梯度为30℃/km的条件下模拟了该换热井的供热情况及地岩温度恢复情况;然后对该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6种运行模式;最后对该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在采暖季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理论全年得热量为133429 kWh,其采暖季得热量占其全年得热量的31.6%;2)中深层地岩热换热井的热影响半径约为8 m,采暖季结束后地岩温度的恢复周期约为120天,可实现中深层地岩热持续供热;3)在采暖季,该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平均日得热量为307 kWh,可以为整个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提供约11%的热量;4)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具有6种运行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端热负荷的变化情况和日照条件进行自动控制,灵活配置能源,充分发挥2种能源的优点,以达到最低供热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KeyWords): 中深层地岩热;太阳能;多能互补;太阳能集热系统;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兰白试验区太阳能及地热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非采暖季太阳能补充地岩热的应用示范研究(JK2018-30);; 甘肃省建设科技项目——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促进我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JK2020-36)
作者(Author): 田斌守,邵继新,杨海鸿,司双龙,蔺瑞山,夏斌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10225.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农村住宅专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3-9.
- [3]姜洪殿,董康银,孙仁金,等.中国新能源消费预测及对策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34(8):1196-1202.
- [4]孔彦龙,陈超凡,邵亥冰,等.深井换热技术原理及其换热量评估[J].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2):4741-4752.
- [5]邓杰文,魏庆芃,张辉等.深层地热源热泵供暖系统能耗和能效实测分析[J].暖通空调,2017,47(8):150-154.
- [6]金光,陈正浩,郭少朋,等.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37(9):1288-1293.
- [7]郑瑞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 [8]吕沛志.无干扰地岩热能梯级利用系统的优化[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9.
-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那.关于印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58号[S/OL].(2017-01-23).http://www.nea.gov.cn/2017-02/06/c 13 6035635.htm.
- [10]方亮.地源热泵系统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及其应用[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
- [11]YAO J,LIU W J,ZHANG L,et al.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residential heating system using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coupled with solar assisted PV/T heat pump[J].Renewable energy,2020,160:160-175.
- [12]蔺瑞山,田斌守,邵继新,等.太阳能-热泵互补系统在绿色民居采暖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8,46(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