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差发电
严李强,程江,刘茂元
摘要(Abstract):
阐述温差发电的原理,以及利用塞贝克效应进行温差发电的半导体温差发电、太阳能温差发电、同位素温差发电及原理不同的海洋温差发电;回顾国内外各类温差发电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并指出各类温差发电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KeyWords): 温差发电;塞贝克效应;热电转换;海洋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西藏自治区地区基金(研制在西藏高海拔(>5000m)探测γ暴的水仑柯夫探测器);; 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项目(2013CX032)
作者(Author): 严李强,程江,刘茂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颜军,曾葆青,赵媛媛.集热式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长沙,2010.
- [2]白忠恺.中高温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热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 [3]许志建,徐行.塞贝克效应与温差发电[J].现代物理知识,2004,16(1):41-42.
- [4]刘永生,谷民安,杨晶晶,等.太阳能光伏-温差发电驱动的新型冰箱模型设计与热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2010,59(10):7368-373.
- [5]高敏,张景韶,Rowe D M.温差电转换及其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 [6]郭常青,闫常峰,李文博,等.太阳能光伏/温差复合发电系统效率分析[J].电源技术,2012,(10):1474-1477.
- [7]朱冬生,吴红霞,漆小玲,等.太阳能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4,(3):431-434.
- [8]高峰,孙成权,刘全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前沿和学术评论,2001,23(4):35-39.
- [9]Rinehart G H.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fabrication of radioisotope heat sources for space missions[J].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2001,39(3):305-319.
- [10]李赫.两种混合式海水温差能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对比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6.
- [11]彭景平,陈凤云,刘伟民,等,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其商业化可行性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241-243.
- [12]王传崑,施伟勇.中国海洋能资源的储量及其评价[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2008.
- [13]栾伟玲,涂善东.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4,49(11):1011-1019.
- [14]Daniel T.A brief history of OTEC research at nelha[M].Natural Energy Laboratory of Hawaii,1999.
- [15]王祺,王东.海洋温差能发电的一种新设想[J].节能与环保,2003,(5):33-35.
- [16]刘奕晴.混合式海洋温差能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 [17]陈凤云,刘伟民,彭景平.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绿色科技,2012,(11):246-248.
- [18]胡楠.美媒称美军火商洛·马在中国建电厂“不可思议”[EB/OL].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4/19/2440065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