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运行系统设计
仲旻,黄秀勇,王瑞林,王登文
摘要(Abstract):
针对已选定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地热双循环热发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系统主要的技术细节。在对地热能发电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有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郎肯循环为基础的槽式太阳能地热能联合运行发电系统,并完成了算例的计算分析。将该算例同单一的槽式太阳能热电站和地热能电站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联合电站的优点明显高于两个独立系统。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卡琳娜循环为动力循环的联合系统,并完成了该系统的计算分析,进一步根据计算将两种联合系统进行比较,得出卡琳娜循环联合系统较郎肯循环联合系统在各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是实际使用中要谨慎。
关键词(KeyWords):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地热能发电;朗肯循环;卡琳娜循环;联合循环系统设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仲旻,黄秀勇,王瑞林,王登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郭长城,石惠娴,朱洪光,等.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能系统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356-362.
- [2]胡晓微,张于峰,张梅.太阳能地热能喷射制冷系统的研究[J].流体机械,2007,35(6):66-70.
- [3]郑宋平,郑丹星.太阳能与地热能结合利用的氨水吸收式循环[J].太阳能学报,2005,26(4):513-517.
- [4]何梓年.太阳能热利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 [5]周香香.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之聚光集热器的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12.
- [6]Tamme R,Laing D,Steinmann W D,et al.Advanc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for parabolic trough[J].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2004,126(2):794-800.
- [7]周大吉.地热发电简述[J].电力勘测设计,2003,(3):1-6.
- [8]马伟斌,邓帅,龚宇烈.中低温地热双循环发电技术发展与应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州,2007.
- [9]田素乐.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 [10]蒋川.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13.
- [11]薄涵亮,刘咸定,刘桂玉.卡林那循环的热力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9,23(3):57-63.
- [12]刘齐寿,王运路.高效率的新型动力循环[J].现代电力,2001,18(4):9-14.
- [13]吕灿仁,严晋跃,马一太.Kalina循环的研究和开发及其提高效率的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199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