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系统的发展态势及技术走向的研究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TREND OF PV STORAGE ENERGY SYSTEM
谭宇良,李建林,唐建华
摘要(Abstract):
随着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和高比例渗透,作为光伏发电并网的重要技术支撑,储能技术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光储系统的发展态势及技术走向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梳理了2019~2020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布的光伏发电相关政策;其次讨论了光储系统的应用类型和能量汇聚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示意图;最后针对光储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光储系统;发展契机;应用类型;能量汇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分散式储能系统汇聚效应机理及应用研究(51777197);; 北京城市治理研究项目“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移动式电源”(20XN239)
作者(Author): 谭宇良,李建林,唐建华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00806.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建林,袁晓冬,郁正纲,等.利用储能系统提升电网电能质量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8):15-24.
- [2]崔明勇,王楚通,王玉翠,等.独立模式下微网多能存储系统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4):30-38.
- [3]陈波,朱晓东,朱凌志,等.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8):77-81.
- [4]樊懋,姚李孝,张刚.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0):107-115,123.
- [5]张文亮,丘明,来小康.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8(7):5-13.
- [6]李清然,张建成.含储能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点电压调整方案设计[J].现代电力,2016,33(2):33-38.
- [7]王佳丽.新能源配储能“由暗到明”[J].能源,2020(7):15-18.
- [8]杨军峰,郑晓雨,惠东,等.储能技术在送端电网中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容量需求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7(4):698-704.
- [9]LI G D,LI G Y,ZHOU M.Model and application ofrenewable energy accommoda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 considering utilization level of interprovincial tie-line[J].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2019,4(4):1-12.
- [10]李芮.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及发电模式探究[J].太阳能,2019(9):5-8,14.
- [11]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3.
- [12]赵娜,高赟.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模式与经济性分析[J].太阳能,2017(12):17-25.
- [13]王飞,余世杰,苏建徽,等.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5):72-74,91.
- [14]丁明,王伟胜,王秀丽,等.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1-14.
- [15]高志强,孟良,梁宾,等.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2(3):300-306.
- [16]刘娇扬,郭力,杨书强,等.配电网中多光储微网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J].电网技术,2018,42(9):2806-2815.
- [17]田龙刚.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